直击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王传福、余承东等十五位业内大佬们都说了啥?

4月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召开国际论坛和高层论坛两场全体会议,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多位代表和嘉宾出席并发言,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形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多个话题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当前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面临新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首先全面市场化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产品性能和质量尚难满足消费者全气候、全场景使用需求;其次,商用车进展缓慢,商用车保有量占比12%,但占汽车总碳排放量的 55%。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2%,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25.6%的渗透率;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此外,产能发展遇到瓶颈,基础资源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

他建议,汽车产业链各方要紧密协同,满足新能源汽车全场景、全气候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研究;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协同发展,加快燃料电池南用车跨区域推广应用;促进车-能-路-云跨界融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升级和示范应用;着力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构建电动、智能、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欧阳明高表示,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行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主要体现在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转型、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转型、电池锂价波动与电池产业链转型三个方面。

同时他认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近中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5至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40%是可能的。从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汽车革命上半场是电动化,它的核心技术就是轻量化的车体、高性能的动力总程一体化,高性能的电池安全包,我国八年来已经是产量第一。但是,我国的汽车革命还有挑战,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核心就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

他指出,智能网联重新定义了汽车,它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机械产品,而从一个代步的工具走向智能移动的出行空间。传统的汽车是以产品为驱动、销售为目的。到了智能网联时代变成“产品+服务”双驱动,传统汽车的经销方式是经销商、4S店,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数字化新零售的营销模式,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汽车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电动化的趋势不会逆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预期和准备。为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二是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建议采用“多枪快充”的模式。

“多枪快充”模式即用两把枪或者多枪同时给一台车充电,好处是过去可兼容,未来可拓展,不用改标准等。王传福称,比亚迪在“多枪快充”方面有100多项专利,愿意开放给行业免费使用。

在可见的时间窗口内,智能电动车可能是中国品牌改变竞争、重塑格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认为,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小规模的时代,下一步就会迈向规模效益型这个阶段,产业、品牌也有机会给新的品牌加入到重新争夺定价权的机会。

他提出建议,一是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包括利用新的制,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攻关下一代电池、AI芯片、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加大对基础学科前瞻技术的投入。二是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核心技术全栈可控,降低生产要素的全过程成本。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认为,中国汽车公司走出去,要加强精品意识、标杆意识,输出高标准、高技术、高含金量的产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

据他透露,极氪将于今年四季度进军欧洲发达国家市场,与欧洲豪华品牌直面竞争。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极氪将正式发布其欧洲战略。

由于近三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叠加新能源补贴政策和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有力政策退出,当前汽车消费低迷不及预期,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建议继续出台全国性统一支持政策,多渠道激发内需消费潜力,稳定汽车市场。

此外他还建议持续推进电池和新芯片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强化供应链安全可控,以及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法律法规。

去年蔚来汽车全年研发投入达到了108亿元,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在确保经营风险可控、提升效率的同时,还是要坚决为长期的、最后的胜出进行投入,技术研发、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入全球市场,是蔚来长期投入的三大方面。

技术方面主要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全栈能力,包括芯片底层的操作系统、材料、电芯等。此外据李斌介绍,蔚来目前在国内已布局1326座换电站,52条目的地加电路线万次换电。“蔚来不仅有换电,实际上我们在充电桩的布局上也十分积极,500kW超快充桩已开始安装。”

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重点分享了在组织体系方面的心得,他称, 真正造车之后发现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的挑战。李想认为,理想汽车有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面向员工的组织能力。

理想汽车去年底正式启动面向千亿规模年收入的矩阵型组织升级,李想表示,启动矩阵型组织一是解决了没有全局,各个团队各自为战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技术和平台、产品研发协同的问题。第三,解决了产品和供应链、交付商业协同的问题。

过去十年,随着技术进步,电视、空调、手机等行业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摩尔定律”体现明显。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表示,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同样适用这一定律。 近年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他认为,两年是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跟不上这个节奏会落伍。

伴随着两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电动车可能迎来5万元时代。朱江明解释称,电动车的迭代速度会比燃油车快得多,电池包将不断降价,电驱重量也在不断下降,半导体零部件会按摩尔定律大幅降价。采用单芯片解决方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降本可能性也很大,空气悬架等高级配置也会普及到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华为余承东:问界为生态品牌本质没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