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行业随着前期补贴政策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引导,已经由政策驱动 转向为市场驱动阶段。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经历两个时期,2020 年以前主要以政 策驱动为主导,用补贴与政策引导培育新能源车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2020 年 以后随着五菱宏光 miniev,Tesla Model3 铁锂版,汉 ev 等爆款车型的上市, 我国新能源车正式进入市场驱动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内 的份额也在不断走高。2022 年 Q4,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达到 27%,而全 球平均渗透率仅为 15%,其中欧洲渗透率 19%,北美渗透率仅为 6%。时至今 日,在判断新能源车行业发展阶段时,我们认为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仍然处于快 速发展时期,渗透率位于 5-20%的快速上升期。
在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领先的背景下,产业链上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占有 主要份额。电池环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企业市占率逐年上升, 据 SNE 统计,2022 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达 37%,而松下、LG 等海外电池 企业市占率却逐年下降。除正极以外,我国负极、隔膜、电解液全球市占率均 在 70%以上,同时早在 2017 年,除铝塑膜以外的各大电池材料国产化比例就 已经达到 90%以上。我国产业链前期规模化效应以及技术领先带来的成本优势, 显著增加了产业链的竞争力,也为产业链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 2022 年 12 月光大证券外发报告《抢滩“0-1”——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 2023 年投资策略》的测算,包括动力、消费、储能等场景在内,2023 年全球 锂电需求约 1083GWh。而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3 年锂电国内、外产能约 1800GWh,原因在于新能源车行业自 2019 和 2020 年景气度快速提升后,锂 电行业大规模扩产,且经过 2-3 年逐步投产所致。考虑一定的有效产能,锂离 子电池仍然会处于总产能过剩、优质产能偏紧的状态。而海外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各家过剩产能提供了市场,在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 把市场从国内扩展到海外无疑是做大规模、保证利润的最好选择。
锂电池出口金额逐年上升,海外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国内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也带来了锂电池出口的快速增长,根据海关总署信息,2023 年 2 月我国锂离子 蓄电池出口额达 46 亿美元,较 2022 年 2 月同比增长 103%,行业整体出口额 逐年攀升。这是由于海外车企大多在 2018-2019 年进行招标,我国电池厂凭借 产品性价比优势拿下主要车企的订单,经过 3-4 年的研发和量产周期,在 2021-2022 年开始集中放量。同时前期海外车厂对电池本地化程度要求不高, 中国电池出海形式主要是出口,所以国内锂电池出口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
然而进入 2021-2022 年,在国内新能源扬帆出海的同时,欧美等地也对本国新 能源产业链开始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就后续新能源产业链本地化做出了强制的 要求。欧盟制定《新电池法》,引导补贴向 BEV 倾斜,同时大众等欧洲头部整 车企业提出了本地化投资建厂的规划。美国拜登政府上台,提出了 Build Back Better(BBB)法案支持美国新能源发展,后续提出的 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法案于 2022 年 8 月正式生效,将新能源车补贴与产业链本地化进 行挂钩。这些举措均显示出海外主要市场将新能源产业链本地化优先级大大提 前,而我国新能源直接出口的模式,我们认为后续也会渐渐向欧美本地化生产 的形式进行过渡,只是目前来看,欧美由于劳工薪酬、效率、能源价格以及产 业链完备等综合条件与我国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 认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新能源直接出口的形式依然会是产业链出 海的主要形式。
欧洲新能源市场前期平稳,近两年快速增长。2017-2020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 销量增速稳定在 30%左右,表现较为稳定;随着 2020 年欧洲各国对新能源补 贴发力,销量在 2020-2021 两年内提升 300%,2022 年欧洲纯电动车注册量 同比增长达到 29%,渗透率提高到 12.1%(ACEA 数据)。由于俄乌冲突以及 欧洲能源问题,我们预期 23 年欧洲新能源车市场整体维持 5%左右的增长速度, 同时考虑到后续欧洲经济好转以及对新能源车的推动,预测 24-25 年增速为 15%,15%。由于各国补贴向 BEV 倾斜,我们认为 BEV 将会比 PHEV 增速更 快。
北美新能源车基数小,随着补贴政策的出台,有望迎来高增速。2016-2020 年 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数较小,增速波动大。受全球新能源市场冷淡、特朗普 政府偏向传统能源行业、燃油车成本劣势不明显、现有补贴政策陆续到期等多 方面因素影响,北美新能源车市场在 2016-2020 年之间增长不明显,甚至在 2019 年总销量出现负增长。受政策刺激,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在 2021 年迎来拐 点。拜登政府上台后连续出台多项法案,为消费者和 OEM 提供更多补贴优惠, 并计划打造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同时随着油价波动,新能源车在使用成本方 面的优势更加明显,推动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美国 BEV 销量同比增速由 20 年的-1.8%上升至 21 年的 55%,同期 PHEV 增速由-30%快速上升至 130%, 表现亮眼。考虑到 2023 年开始,美国 IRA 法案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落地,叠 加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较低,我们认为美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快速增加,预测 美国 2023-2025 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有望达到 145%,52%,38%。
东南亚与南美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较低,但近年增长迅速。受政策推动、经济 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能源车在东南亚地区销量逐年 走高。以泰国为例,2021 年全年售出新能源汽车 3684 辆,同比增幅超过 110%,总销量、增速两方面均在东南亚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于东南亚,南美市场 2021 年销量 17030 辆,体量是东南亚市场销量的 3 倍,同时新能源 车渗透率达到 0.4%,比东南亚更高,但销量增速相对平稳。 从总量看,东南亚与南美新能源车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国、欧洲、美国三 大新能源车市场相比,东南亚、南美新能源车总销量与渗透率可忽略不计,当 前市场仍以低速、微型电动车为主导,关注重点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新能源 车快速普及两大因素带来的市场潜力。
在产业链本地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影响下,欧盟委员会从环保角度出发, 针对动力电池行业出台一系列新规。以碳关税与新《电池法》为代表的欧盟 政策提出了排放管理、原材料回收等一系列的要求,并扩大了生产企业在电 池生命周期中的义务。虽然不直接针对进口动力电池产品做出本地化限制, 但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将为欧洲本地企业在竞争中提供优势,可能为目前的 市场格局带来改变。
2.1、碳边境调节机制针对产品征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