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济南席位

在济南比亚迪整车厂工作的周波,两年前来到济南时,工厂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空地。而后,他见证了工厂动工施工、厂房建设,并最终在2021年完工投产的全过程。现在,工厂里的生产线,可以实现一分钟生产一台车。

济南比亚迪整车厂,是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工厂,有完整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应用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总装线上,输料机器人与工人协作配合,可根据生产节拍实现自动化的柔性生产。

据厂方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比亚迪济南工厂主要负责生产车型,这是一款售价约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市场需求巨大,消费者的提车周期原先要3个月,而今随着生产线个月。

在这座工厂上班的人,有一部分是从比亚迪其他项目调配过来支援的人员,周波就是其中一员。另外大约80%的人则是从济南当地招聘。目前,比亚迪济南基地还在加快招聘工人以充实生产。

在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今天,比亚迪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新车达186万辆,一举成为国内汽车单一品牌产销冠军,同时也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今年前3个月,比亚迪共计销售约55万辆,同比增长约92%。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3月29日举办的公司业绩会议上表示,2023年比亚迪销量目标保底300万辆,争取翻倍增长至360万辆,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在济南的布局,不仅有整车厂,还包括动力电池、半导体等配套产业。从产业链上看,比亚迪济南基地是其全国产能布局中最完整的一环,其重要性比肩深圳与西安基地。

过去多年来,全国汽车产业因历史原因形成了以少数核心城市为主的地域分布,济南并未成为核心之一。但在新能源时代,汽车产业的经济地理重心正在悄然发生转移。济南在自身完备的制造业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前瞻性的战略魄力,快速构建起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弯道超车”的产业实力。

过去两三年里,济南聚拢了比亚迪和吉利这两家在国内名列前茅的汽车大厂。以这两家企业为带动,济南还将汇聚一大批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打造中国北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而新能源汽车以及衍生的智能化生态,又为济南提供了广阔的产业升级的想象空间。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处于“肉眼可见”快速增长的产业,同时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过去的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已经接近30%,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目标。作为拥有漫长产业链的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也是拉动地方经济的有力引擎,对税收、就业的作用极大。因而,近几年里新能源汽车成为地方政府青睐的热门产业,拉动新能源项目进入当地成为许多城市的诉求。

传统的汽车产业分布有着很强的历史依赖性,通常围绕一家大型汽车集团形成地域性分布。如长春有一汽集团、上海有上汽集团、广州有广汽集团、武汉有东风集团、重庆有长安集团,这些城市都是传统的汽车产业重镇。相对而言,在中国北方,除了北京、天津,长春少数几个城市,大多数城市处在汽车产业的“真空”地带,产业规模小且产业链分散。

当新能源汽车兴起,传统的汽车产业格局开始动摇。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不一样,其不再以发动机、变速器为核心,而是更倚重动力电池、电驱、电控新的“三大件”,这给了很多城市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机遇。济南市看准机会,制定了打造“智造济南”、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投身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企业开展对接合作,还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济南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底,集聚5家以上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具有世界品牌效应的整车企业不低于2家),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2021年8月,济南与比亚迪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宣布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半导体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同年12月底,比亚迪在起步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工业园,总投资约150亿元。此外,比亚迪在高新区投资约150亿元布局了动力电池和IGBT半导体项目。

2020年,济南与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入新能源车生产线。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总投资112亿元,计划年产10万辆换电车型。

据了解,比亚迪在起步区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基地一期项目已在2022年11月30日投产,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全部达产,二期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高新区动力电池一期项目已在去年7月16日通线,二期建设目前接近尾声,将在一季度投产、年底全面达产。

此外,今年比亚迪在济南还将启动云巴项目建设。云巴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小运量轨道交通产品,此前已经在重庆璧山等地实现商业运营。

在国内,凭借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升级跃迁的城市,已有先例。安徽合肥,依靠蔚来落户、引入大众安徽等新能源汽车公司,将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到一个新高度,合肥也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极。陕西西安,在2022年新能源产量超过百万辆,居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位,超过了广州、上海、长春等传统汽车产业大市。西安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背后原因正是比亚迪产量大增的拉动作用。

当济南的比亚迪与吉利两个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有4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长期来看这两家工厂还将会扩产。这意味着,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席位上,又多了一个济南的名字。

“对比深圳和西安基地,它的产能虽然不是说最大的,但是它的布局是最全的。”上述比亚迪济南工厂的厂方人员表示。

目前,全国几大汽车产业重镇都处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中,但需要进行生产线改造等诸多工作才能最终完成转型。而济南有着很强的后发优势,因没有历史包袱,济南从一开始就通盘考虑,做真正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高地。很有一个城市能够在整车、电池、芯片、换电等方面同步发力,但济南做到了。

比亚迪在济南规划了全方位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囊括本地化研发、采购、生产的全链条,而不是单纯的组装生产汽车。除了位于起步区的比亚迪整车工厂,在高新区还布局有动力电池、IGBT半导体。比亚迪在济南的项目总投资达到484亿元,年总产值超1100亿元,预计实现税收74.5亿元,带动就业约5.7万人。

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工厂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15万辆新能源车。济南弗迪动力电池项目规划产能为30GWh/年。比亚迪半导体则发挥从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到系统级应用测试的全产业链IDM模式优势,与济南市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半导体项目实现更大突破。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在山东省开发了山东玲珑轮胎、山东美晨工业及海阳三贤电装等十多家零部件本地供应商,协同山东省、济南市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据比亚迪济南整车厂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在济阳区开发了包括东风李尔等公司在内的十多家配套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