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基于通讯市场的未来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其所引领的通讯云服务,在今天已经走进了大部分企业,而且将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软硬结合的战略对于互联网服务的助推也将是革命性的,这也已被业界充分证明。
以“中国领先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著称的青牛(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青牛)最近成为互联网界非常热门的企业。先是一款叫做“家视通”的视频电话产品推向市场引起关注。随后,将软硬件相结合的战略纳入青牛的未来业务架构之一,也让业界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以云服务起家的科技公司。
或许从规模上来看,青牛软件并不是最大的,但在细分的互联网通讯服务市场上,于2000年成立的青牛软件却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
公开的资料显示,青牛软件一直以持续地打造青牛企业云服务平台(下称青牛云)为核心战略,通过为企业提供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客户维系的效率而实现增值。在其服务的模式中,企业客户无需投资、维护庞杂的、频繁换代的IT系统,只需通过租用青牛云的平台服务,就能快速、灵活地开展电话呼叫中心、客户联络中心、企业社交网站和用户服务社区等服务。这种包含服务内容与对象定位的“平台”,事实上正是由青牛所开创。
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云服务概念,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开拓之后已经基本成型。但根本来说,是以互联网打破一切“分割”,并将所有的服务基于一个平台实现企业与个人所需要的所有服务的一种理想模型。
数据显示,被称为“青牛云”的企业云服务平台,已经为数以百万计的企业提供过这种云服务。在青牛云的服务对象中,包括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大众点评、广发银行、交通银行和全一快递等大企业均是其客户。
众所周知,银行、保险和快递等行业,所需要的通讯数据服务要求非常之高。但青牛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中,是专门针对这种高端要求来设定的。其一款叫做青牛商机的产品能为企业提供从电话预约、预定,客户资料管理,咨询,到促销、推广等传统大型呼叫中心系统才能实现的服务体验,对于那些亟须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质量的企业,这无疑是刚需。据悉,青牛商机也是全球首款桌面呼叫中心。
深耕云服务多年的青牛的确有着让同业者引以为傲的资本。2012年青牛的营收在3亿元左右的规模,在企业云服务方面,青牛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另一个难得之处,是青牛一直盈利,稳扎稳打。这和其他以企业云服务为主业的企业的普遍亏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管是丰富的经验、服务上的良好口碑,还是大数据的处理能力,都让青牛在专业领域里脱颖而出。青年软件副总裁陈飚介绍,中国平安一家每年通过青牛的呼叫中心平台上实现的营销额就接近百亿。在刚刚上线青牛呼叫中心业务时,上海联通曾一度被“打爆”,但青牛的后台仍然稳健入常。这体现的正是对大规模呼叫中心的支撑能力。
在今天,当企业云战略成为万千互联网企业筹谋的蓝海之时,事实上青牛已经为此筹谋了许久。
“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那时候比较早地意识到云模式,我们觉得每一家公司都去建类似的呼叫中心系统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且这个系统很多年以后,有可能应用率很低。”陈飚坦言,这种对行业市场的正确分析,是2006年青牛把销售转向服务的主因。
“青牛是比较早去真正去实现软件及云服务(SaaS)的实践者,我们从那时起就不再是单纯在机器上装一套产品,而是把它变成一种在云端的服务。”青牛软件相关技术专家马俊对本刊记者进一步解读说,青牛实际上是将通讯、计算和存储这三个资源和用户的业务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带来效率的深度革命。
虽然与华为、中兴、思科这些世界级的大企业相比,青牛显得有些名不见经传,但在一些细分通讯服务市场,青牛始终独占鳌头。并通过深耕细作,在降低了互联网通讯服务的成本的同时,也为互联网科技服务的更新换代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正是在SaaS方面的这种开拓,青牛在2006年之后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佼佼者,一下子把此前企业呼叫中心构建的价格下降到让企业普遍能接受的水平。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百万计的中小企业云服务上,青牛的收费用户占比只有二到三成,这种免费的服务战略在孵化培育企业云市场上同样具有开拓的精神。要知道这种云服务的平台模式,在四年后的2010年左右,华为等后起者才开始跟进。
700多人的团队,全国四个大区的分布,四个研发中心的架构,以及遍布全国的运营商网络,是拥有13年历史的青牛的坚实积累。而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基础良好的企业继2006年转型云服务之后,正筹谋着一场新的软硬结合式的振兴战略。
陈飚对本刊记者坦言,苹果的崛起与复兴,一定程度上也给了青牛以启示,将自身优胜的软件服务与完美配套的硬件实现结合,无疑将更有利于互联网通讯服务的品质。即将全面上市的“家视通”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陈飚介绍,家视通是一款家庭视频通讯终端。它以固定电线寸高清显示屏与高清摄像头。在专属云服务网络、独立操作系统及专利技术支持下,家视通能实现高清流畅的视频通讯。从市场定位来看,这款产品仍然从属于青牛的专业和细分市场战略。包括老人与儿童在内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其设定的主要服务范畴。而在通讯硬件产品日新月异的当下,青牛为何自己下大力气去研发一款这样的产品?这是陈飚近期被问到频率最多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一种形态产品,也是为了保证服务的品质。”陈飚透露,青牛在行业内领先的视讯技术在任何一个终端上,都难以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包括摄像头、音响、耳机等等,与青牛软件服务的适配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即使是iPad这样好的产品也同样如此。另一方面,老年与儿童在操作便利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难题。
陈飚介绍,曾经也有别的厂商找到青牛软件希望能为其定制基础软件服务的终端产品,但几经探讨最终放弃。一方面,外面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在完美呈现青牛软件服务方面,目前都达不到1 1大于2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硬件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的前提下,青牛并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
“如果别人要生产终端,他要能够按照我们的标准去生产,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服务。”陈飚分析,青牛软件的竞争力是在视频的通讯质量等关键服务上,如果这一点保证不了的话,那么硬件产品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
最终青牛决定自己来做硬件终端。这正是“家视通”诞生的缘由。当然,这一领域的广阔市场前景也是青牛所看好的。据知名市场调查公司In-Stat称,2013年,全球视频电线元人民币来计算,这相当于是一个1200亿元的大市场,相当于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1/3。
在试水终端市场的同时陈飚也强调,青牛的主业仍然是软件和服务,“终端永远不是我们的重点。”
如果要精确概括青牛业务的话,那么“通讯融合”四个字可能最为恰切。十年时间对于互联网业来说,技术的更新换代经历了几波浪潮。从传统门户的起起伏伏到博客的兴起,从视频网站的崛起再到今天社交媒体的日新月异,有着外资背景的青牛做的一直都是通讯融合。
辩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