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兴市场主体描述为“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当然,政府鼓励是前提。融资是观察产业的一个重要视角,从行业内往外看,风险投资的频度、资本的流入量体现了社会对产业的认同度;从外往内看,投资主体和投资阶段则可以观察到技术创新的方向相关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一般天使轮是项目处于研发阶段,投资人要识别项目技术的先进性;A轮通常是确定项目基本上有了商业化的价值,而到B轮、C轮一般都是到了产能扩张或市场布局阶段;进入D轮通常都是还不具备上市条件,企业已经没有钱花了;到IPO申报则意味着企业商业形成闭环,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型和业绩增长预期;如果上市公司再融资则是公司需要扩大再生产或发展新的业务。
根据上海遨问创投统计,2019年-2022年资本市场对氢能项目的投资数分别为40个、49个、51个和42个,而融资分别为18亿元、50亿元、79亿元和82.5亿元,表明2022年投资项目数减少,项目更加集中。
喜的是,全年氢能相关企业融资超过了80亿元,国电投上市前估值已经超过百亿,燃料电池系统、电堆或膜电极企业募集资金很多都过亿,与示范城市群17个亿补贴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到位相比,从资本市场拿钱显然比从政府要钱更加容易。
忧的是氢能企业上市难度不小,2021年重塑股份申报IPO被终止,2022年三家公司报科创板就有国富氢能和治臻股份两家公司被撤回,就连亿华通发行港股也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还出现了破发的情况。
如果股权投资不能上市就意味着投资人的退出通道非常窄,宽进窄出必然会导致资金的流动不畅,无法形成对氢能产业创新的激励机制来推动产业化,使得风险投资无法形成闭环,这似乎映射了燃料电池产业链没有闭环的生态。
一方面经济景气度下降,燃料电池没有赶上锂电发展初期国家宽松的财政,另一方面行业发展的科研成本比较高又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借助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机制。目前的问题是企业的发展求资若渴,投入大但产出则甚微,且应收账款高企,关联交易比例过高,大部分企业都达不到商业运行和上市的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2022年的资金流向了资本认为更安全的地方——大企业,国电投、未势能源两家公司融到的钱超过其余40家的总合。就连IPO申报也是身为大企业子公司的捷氢更加顺利。
(1)行业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前期企业需要通过“关联交易”(也就是关联公司共同研发)来实现营收;
(2)政府补贴资金不足,且补贴不到位,使得上游企业只能是赊账销售,应收账款高企,政府不能帮助创新型产业实现从示范到产业化的过渡;
(3)创业型企业急于做大规模,疏于规范经营,导致OPI上市受阻,资金流向更加规范的大企业氢能子公司;
(4)行业过度分散,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或争取订单,到各地“落地换订单”,导致资产效率普遍比较低,企业投入产出达不到正向均衡;
(5)由于补贴政策对终端用户刺激力度不大,私人购买终端产品的积极性不高,行业普遍都是以项目投标的工程业务,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企业规模偏小而且业务的连续性低,创业企业的安全边际不够;
(6)因为示范城市群本意是希望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实际结果是市场分割更加严重,看起来生产基地和加氢站都非常多,但基础建设的密度和氢气供应依然不够,储运瓶颈没有打开,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成本成本高,导致一些投放市场的车辆跑不起来,客户(即使是地方公交)重复购买的积极性不高。
2022年虽然是示范城市群补贴的第一年,但受疫情影响比较大,供应链开工不足,项目运行迟缓,投资人尽职调查也多有不便,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燃料电池发展初期的各种短板。要打破目前的僵局,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推动燃料电池应用与疏通氢气供应的政策,加快基础建设,在产品得到验证时推动商业化进程和产业链闭环,因为只有产业闭环资本进入才能良性循环。
企业则需要更多的耐心,既然这不是一个速战速决的产业,就需要有多轮投资做好C轮、D轮融资的准备,那么企业在一级市场的估值就不宜太高,宁愿多让渡一些股份也要确保企业的稳定成长,估值太高不仅有碍后续融资和上市,而且有碍行业内正常的兼并收购和产业整合,增加投资者退出的难度。
除了产业链本身的健全与完善,创业型企业要加强内部流程的合规性管理,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机构要帮助创业性企业加强规范经营辅导,尽量提高IPO申报的合格率。
1月,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河南省战新氢能二期产业投资合伙企业,跟投方包括山东江诣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嘉兴建信宸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云泽资本、上海蓝氢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等。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能力建设、产能建设、团队扩充及产品批量应用等。骥翀氢能于2018年12月注册成立。2019年4月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中科创星与重塑科技。2020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领投方为水木易德投资,跟投方包括河南战新、张家港悦丰金创及山东江诣,财务顾问为大桉资本。
1月,浙江氢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24亿元。氢途科技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提供工程服务。
1月/10月,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获湖北九州智医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当地机构投资,投资金额未知。
1月,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轮融资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行,总融资额9亿,融后估值40亿元。本轮融资是未势能源独立发展以来的首轮股权融资,由国投招商、人保资本联合领投,讯奇科技、建信股权、智科产投、德载厚资本和招商证券投资参与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量产产能扩建、下一代产品开发以及持续的前瞻技术研究投入,以加速推动氢燃料电池市场化落地。
2月,北京普发动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与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投资框架协议,以人民币1000万元认购北京海珀尔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
北京伯肯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票定向发行说明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根据说明书,伯肯节能计划发行625万股股票,筹集5000万元。发行对象包括广发证券和五位自然人投资者。本次发行后,股东总数由40户变为45户。
2月,爱德曼氢能B轮系列融资宣告全部完成,本轮系列融资合计金额超4亿元,本轮系列投资由元禾重元和华控基金领投,跟投方包括诚鼎基金、麟盛科技、兴产基金、台州资管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平台和政府产业基金,由Scale Partners势乘资本担任资本顾问。
3月,上海济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方为险峰长青,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商业化推进。济美动力成立于2021年9月,主要研发方向是高性能模块化氢燃料电池,目前专注于为单旋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提供综合的氢动力解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