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时候没有想到过,这个行业在十年后的今天能有这般光景。” 某动力电池企业中层人士宋浩(化名)感叹道。
2013年,宋浩从某二本院校环境类专业毕业后,入职了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在至今近十年职业生涯中,他从一名不起眼的杂工成长为行业的中坚人才,待遇也从月薪2000元涨至年薪40万元,并成功站在了风口上。
宋浩的经历是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业者的缩影,在奔涌向前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中,他们充分享受到时代红利,不仅薪酬福利水涨船高,也实现了个人价值。
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1.1万辆,同比增长82.9%,零售渗透率达到31.8%,较2021年9月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1-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
另据公开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1.3万辆,此后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达到86%。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产业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扩张期。
有资深行业专家向时代财经指出,目前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地,增速、渗透率远高于欧美,在政策支持及历史大势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总结“十城千辆”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12年6月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强调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2013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再次推出补贴政策。
政府连续多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不遗余力的扶持,也让诸多汽车界人士与投资界人士看到了未来的风口所在。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而如今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均成立于2014年。
不过,产业界及投资界兴趣虽浓,但彼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久,新能源车在终端市场并不多见,燃油车才是当时的市场主流。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还只有1.76万辆,而全国当年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190万辆。
某自主车企中层人士(化名)向时代财经透露,在2014年之前,新能源汽车更多集中于公交、物流等领域,乘用车市场不多见。上述四部委于2013年发布的《通知》也提到,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宋浩回忆道,“当时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很少人知道,动力电池就更不用说了,我当时还是因为在同校师兄的介绍下才入行,成为前东家的一名操作工,居然还是学历最高的那个”。
情况在2014年发生改变,原本相对冷清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逐渐热闹起来。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到7.47万辆,同比涨幅达424%。
向时代财经分析称,之所以会在2014年前后出现行业拐点,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扶持,汽车产业链在技术与成本方面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得益于市场的力量,2014年,分时租赁(即共享汽车)及网约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相较于燃油车,纯电汽车在用车成本上的优势,是运营方最看重的”。
2013年,分时租赁在国内逐渐兴起。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15年全国范围内有近百家分时租赁企业成立。截至2019年2月,中国已经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及单位已经超过1600家,而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已经达到11万-13万辆。
据回忆,分时租赁带来的需求是巨大的,在这个行业最鼎盛的2017年,一家初创公司一年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就好几千台,这也直接带动了纯电汽车终端市场的销量。以北汽新能源为例,其积极参与到分时租赁市场中。2014年,北汽新能源便与48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及直属单位、在京机构、宾馆、高校、央企、国企进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试点应用工作。数据显示,2014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不超过8000辆,2018年,北汽新能源产量为11万辆,而销量则达到15.8万辆。
有北汽新能源履历的汽车界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火爆,其于2014年前后从北汽其他部门调入北汽新能源。刚开始那段时间,特别忙,几乎是连轴转,往往一周要飞5个城市,周末有时还要开会针对市场策略作进一步优化。
而宋浩则在这个阶段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其供职的动力电池企业于2015年扩产,由于前期表现优秀,宋浩被调入新建产线担任资深生产主管,待遇也从月薪2000元升至月薪6000元。
2018年前后,火爆的分时租赁行业出现退烧现象,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逐渐减少。不过好在网约车市场快速发展,并成长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的一大推动力。2018年,全国多地政府出台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便是,新增网约车必须为新能源汽车。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8月,为提升新能源汽车比例,安徽省发布相关通知称,从2018年起实施“油改电”换购计划,其中,合肥与芜湖新增的巡游出租车100%使用新能源汽车。在享受现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2017年至2020年进行“油改电”换购的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企业,各市可合理确定、调整出租车承包费标准或定额任务,并给予年度运营补助。广东省也于2018年出台相关文件,提出2018年起,珠三角地区每年更新或新增的巡游出租车和接入平台的网约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粤东西北地区不低于50%且逐年提高10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每年更新或新增的市政、通勤、物流等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0%以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7年末,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33亿,截至2021年12月,该数据提升至4.53亿。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77.7万辆,截至2018年末,该数据增长至125.6万辆。
但进入2019年后,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深层次调整,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宋浩表示,不仅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中上游的动力电池、材料商同样影响颇大,许多不具备规模和资金实力的中小企业在那期间被市场淘汰,而诸如宁德时代这样拥有极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龙头,则在危机中不断把握发展壮大的机会。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6.7万辆,增长10.9%,渗透率为5.4%。
认为,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在2020年逆风翻盘,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领域投放后,不断解决原本存在的问题,优化驾乘者的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