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能源汽车“实施计划”出台

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正式发布。除了广大市民关心的“绿牌新政”——“自2023年起,对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不再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之外,《实施计划》还提出了五方面19项重点任务,这无疑将对实现2025年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表示,为了贯彻落实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举措,上海市从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加快新技术示范应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制度体系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其中包括:

一)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二)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汽车网联化与智能化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

三)绿色交通能源体系加速形成。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总量突破1万辆。

四)网联化智能化应用能力明显提升。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五)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充换电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加氢及充换电相关标准和监督体系基本成熟。智能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实施计划》提出了五方面19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打造完整产业生态、构建绿色交通能源体系、落实新型基础设施配套保障和健全制度体系。

近年来,上海坚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全面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上海市民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明显加快,全年新增突破12万辆,远高于以往每年7万辆的水平,今年1月份增量仍然超过2万辆,一方面突显了市民对绿色低碳出行的热情,但另一方面确实也加大了全市交通排堵保畅的工作难度。因此,优化个人使用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就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一批续驶里程长、智能化水平高的纯电动车型上市,纯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由2018年的29%大幅提升至去年的63%,我们判断这一趋势还将延续。”据裘文进介绍,与上一轮政策相比,这次新发布的《实施办法》通过差异化安排,加大了对纯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一是对在上海市已经拥有一辆燃油汽车的个人用户,再购买插电混动汽车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二是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对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电混动汽车(含增程式)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裘文进解释道:“我们适当调整了专用牌照政策,也是要将有限的道路资源聚焦更多地支持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同时在政策有效期内,我们继续落实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总量不设限额,进一步优化消费者申领审批流程,压缩审核时限,提升市民购车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与此同时,消费者将燃油车置换为新能源汽车的,允许其保留持有的非营业性客车额度。此外,上海市有关部门还将探索在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给予适当支持。

为了构建绿色交通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同样不能“缺席”。《实施办法》提出,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等有适配车型的,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在具备条件的郊区公交、重型载货、冷链运输、环卫、非道路移动车辆等领域应用,其中公交车示范应用总量不少于50辆。推进高度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自动驾驶测试综合成本,大幅增加测试道路里程,探索在高速公路等区域开展测试,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集装箱运输、出行服务、高架道路清扫、泊车等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上海市交通委表示,今年计划更新、新增公交车约1000辆,除应急营运车辆外,本市地面公交行业将于2025年基本实现新能源化。计划更新新能源出租汽车2500辆,上海市出租汽车行业将于2025年基本实现新能源化(个体工商户除外)。

据介绍,2020年,上海汽车实现产量264.68万辆(占全国10.5%),汽车产业产值6735.07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新能源汽车完成产量23.86万辆,同比增长190%,产值达到663.64亿元,同比增长170%,为汽车工业稳增长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海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2.1万辆(同比增长92%),累计推广42.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1483辆),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列。

《实施办法》提出了“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的目标,但上海关注的不仅是数量,更在于质量。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上海为了坚持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全面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新能源汽车优势资源集聚发展,并且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环境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张建明表示,接下来,上海为了全力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将从聚焦纯电动汽车加速发展、聚焦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聚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发展。

一方面,上海在持续优化提升特斯拉、大众MEB等纯电动汽车产品生产布局的同时,培育提升智己、上汽R标等自主品牌价值,带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为了加快动力电池技术突破,布局固态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上海还将推动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向系统集成化、结构轻量化、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基础材料、核心工艺突破,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上海规划到2023年要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100座并建成运行超30座,2025年建成超过70座;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推广整车近10000辆),到2025年基本建立“一环”“四创”“六带”(指嘉定、青浦、金山、临港新片区、浦东、宝山)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生态。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充换电设施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实施办法》提出,上海将鼓励集中式充电站、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充分利用绿地、公共道路停车场等资源布局经营性充电设施。鼓励商场物业等减免充电车辆停车费,通过对占用充电车位的燃油车提高收费标准等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