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诚认为,公司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平台,在全国新能源发电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若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等事项得以顺利完成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明显扩大,近年来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很高,且实际控制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可给予公司多方面的有力支持。同时,东方金诚也关注到,公司面临较大资本支出压力,资产流动性一般,债务率水平很高。综合分析,公司债务偿还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本期债券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极低。
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新发展”或“公司”)前身为华电(福清)风电有限公司,系由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新能源”)于2009年8月出资设立的风电项目公司,初始注册资本200.00万元。2015年10月,华电新能源将公司全部股权转让至原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电新能源母公司,已于2020年10月更名为华电福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福新”)。
2020年6月,华电福新与福建华电福瑞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系华电集团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福瑞”)签订合并协议,华电福瑞作为要约人吸收合并华电福新,并承接华电福新的所有资产、负债、权益、业务、雇员、合约以及所有其他权利及义务,而华电福新最终将注销登记。在此背景下,公司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和无偿划转两种方式,取得华电福新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下属的部分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股权,成为华电集团最重要的新能源项目运营主体。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99.60亿元,华电福新为公司唯一股东,华电集团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根据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国际”)于2021年5月25日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华电国际拟出资212.37亿元(其中,持有的相关新能源公司股权1作价不高于136.09亿元、现金出资不低于76.28亿元),认购福新发展的新增注册资本58.97亿元,取得37.19%的股权,剩余的62.81%股权由华电福新持有。同时,华电国际将其间接持有的相关新能源公司股权及资产作价20.82亿元出售给福新发展。上述关联交易事项评估结果尚未经国资管理有权单位备案,最终以经过备案的评估报告的结果为准;同时尚需取得国资管理有权单位批准以及华电国际股东大会的批准,存在不确定性。东方金诚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最新进展。
公司作为华电集团最重要的新能源项目运营主体,主要从事全国范围内的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运营。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1490.32万千瓦,其中风电项目1233.96万千瓦;2020年完成发电量251.28亿千瓦时。
公司拟公开发行“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第二期)”(以下简称“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本期债券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面值100元,按面值平价发行,采用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本期债券按年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利息每年支付一次,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一起支付。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增速较一季度大幅回落主要源于上年同期基数变化;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5%,比上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表明经济修复过程持续推进。受海外疫情高发带动,二季度出口异常强劲,带动工业生产“领跑”,是当前经济修复的主动力。当季消费延续缓慢复苏势头,投资增长动能有所增强,但内部分化明显。其中,制造业投资受到企业利润改善和融资政策支持,二季度修复节奏明显加快;财政支出节奏放缓,基建投资走势温和;调控加码背景下,房地产投资韧性仍然较强,但6月增长动能开始“拐头向下”。
受上年基数变化影响,预计三季度GDP增速将回落至6.2%左右,两年平均增长率则会升至5.7%,将基本达到今年潜在经济增长水平。接下来消费将更多替代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二季度PPI大幅冲高,消费不振叠加猪肉价格大跌,CPI低位运行。我们判断,三季度PPI涨幅回落有限,物价“剪刀差”格局将会延续。四季度CPI同比有望升至2.5%至3.0%区间,全面高通胀风险依然不大。
7月全面降准意外落地,在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同时,也将激励银行贷款投放。这意味着上半年持续推进的“紧信用”过程接近尾声,下半年信贷和社融增速将触底回升,市场利率也有望“下一个台阶”,有利于企业信用债融资。综合考虑经济和物价形势,本次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但客观上会增强经济修复的韧性。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为近9年以来最慢,专项债发行明显延后,这为下半年财政发力预留了很大空间。
整体上看,今年宏观政策在向常态化回归,“有保有压”的结构性特征凸显,“保”的重点是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压”则主要指向房地产金融和城投平台融资。上半年房企违约有所增加,下半年部分弱质平台信用风险值得关注。
受疫情爆发影响,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3.1%,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该增速仅高于2015年水平。我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宏观经济保持良好的恢复态势,2020年四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8%、3.2%、4.9%和6.5%。展望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持续回暖,预计我国全年用电需求旺盛,同时受电能替代、低基数因素等影响,用电量增速同比明显提升。
虽然,我国发电机组仍以火电为主,但近年来在控制煤电产能政策影响下,火电新增装机容量明显下降。其他发电机组方面,因剩余可开发水电资源的开发难度和成本加大,水电装机容量增长缓慢;风电和太阳能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较短,且近些年随着相关设备组件价格的下邮箱:.cn电线号
伴随着全国环保加压及火电机组淘汰和转备用速度的加快,近年来,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行业发展迅猛。2020年,全国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0.7亿千瓦和0.5亿千瓦,合计约占到全部新增装机的60%,均创201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6.1%,电源结构占比合计提高至9.8%。但是,由于风电资源主要分布于电力消纳能力有限的“三北”地区,全国风电企业普遍也面临着弃风限电和补贴款发放滞后等问题。
为缓解“弃风”和“弃光”状况,政府不断在项目建设审批、电力输送、拓宽本地消纳等方面出台政策,全国弃风和弃光现象明显好转。同时,受技术进步、规模化经济、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急剧下降,使得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更具经济效益。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数据显示,在2019年所有新近投产的并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中,有56%的成本都低于最便宜的化石燃料发电。
电价方面,补贴退坡后,存量可再生能源项目仍可继续获得一定的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