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强”产业深观察|新能源新材料塑造澎湃新动能

9月9日起,大众日报推出“山东‘十强’产业深观察”系列深度调研报道,以深度调研、专家点评、记者手记、数据图示、视频海报等全媒体产品,讲述山东深入贯彻习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沿黄现代产业大走廊,培育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为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今天推出第二组全媒体报道《新能源新材料塑造产业新优势》,讲述山东奋力攻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峰的故事,展现山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我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发布,东岳集团成为唯一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的合作企业;

滨州高端铝材、日照先进钢铁材料集群营业收入过千亿元,万华化学、南山铝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速成长为国际型企业;

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升压站顺利完成吊装,山东按下海上风电建设“加速键”……

今年上半年,山东122个省级新材料重点项目开工106个,开工率达88.33%;实现投资额228亿元,计划完成率达75.60%;山东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81.3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近20个百分点……

近日,我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发布,山东东岳集团成为唯一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的合作企业。这是山东抢抓氢能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窗口期,精心谋划、布局长远,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

山东发挥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体量大、基础好、产业集群丰富的基础优势,奋力攻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峰,碳纤维、特种尼龙、特高压绝缘材料、先进陶瓷等一批难题获得突破,核电示范工程、海上风电、光风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项目落地开花。新技术化身新动能,厚积成势,释放出发展的活力,也衍生着更多的发展动能。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81.3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近20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塑造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8月21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批核燃料成功装入1号反应堆,标志着世界四代核电首堆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为今年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具备固有安全性,在突发断电时,自然散热就能导出堆芯余热,避免堆芯融化,无需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属于‘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示范项目最重要创新成果之一。”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示范项目负责人介绍。

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可以带来产业格局变化。汇聚众智形成系列性创新,释放出的能量更是超乎想象。近年来,山东搭建起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向重点新材料企业推送了300多个高校研究成果,发布了50余项新材料重大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项目;设立新旧动能转换新材料基金11只,投资新材料项目110个,基金投资122.8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645.4亿元。在平台、资金、人才等全方位支持下,曾经制约新能源新材料发展的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被突破,产业发展迎来新风口。

新兴产业集群具有的高度技术性、高度互动性、互惠共生性、协同大于竞争等特点,能够强力拉动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发展产业链和创新链,培育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将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转型。

近年来,山东突出新兴产业的先导性、支柱性,提升产业集群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新材料领域一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培育壮大,先后认定培育了烟台新材料产业集群、淄博氟硅新材料产业集群、日照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集群等9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和山东国瓷、威海光威、济南圣泉等15个集群领军企业。其中,滨州高端铝材、日照先进钢铁材料集群营业收入过千亿元……

与此同时,新能源业态不断丰富,布局日趋完善。山东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903.9万千瓦,同比增长35.4%,占电力总装机的30.2%。

去年疫情期间,道恩集团的生产供应实现了从口罩布聚丙烯熔喷专用料到熔喷无纺布,再到口罩的产业链延伸。同时,成功破解熔喷布静电容易衰减和不耐老化的难题,配合改良口罩生产工艺,最终顺利研发出可重复利用口罩,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除了上下游产品的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与其他诸多行业的跨界融合正成为趋势,成为推进各个行业迈向高端的内生动力。

聚焦碳纤维、特种尼龙、特高压绝缘材料、先进陶瓷等8个重点产业链,山东深度解剖梳理,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形成了科研院所清单、专家智库人才需求清单等系列清单,编制了产业链优化提升方案。同时瞄准产业发展布局空白、链条断点和薄弱环节,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里……

近日,我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发布,山东东岳集团成为唯一进入京津冀、上海、广东三个城市群的合作企业。这是山东抢抓氢能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窗口期,精心谋划、布局长远,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

山东发挥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体量大、基础好、产业集群丰富的基础优势,奋力攻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峰,碳纤维、特种尼龙、特高压绝缘材料、先进陶瓷等一批难题获得突破,核电示范工程、海上风电、光风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项目落地开花。新技术化身新动能,厚积成势,释放出发展的活力,也衍生着更多的发展动能。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新材料产业处处长、新材料专班办公室主任魏斌介绍,近年来,山东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持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特色集群培育、重点项目策划、高端平台建设、尖端人才引进等工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81.3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近20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塑造山东新的经济增长极。

8月21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批核燃料成功装入1号反应堆,标志着世界四代核电首堆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为今年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具备固有安全性,在突发断电时,自然散热就能导出堆芯余热,避免堆芯融化,无需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属于‘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是示范项目最重要创新成果之一。”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示范项目负责人介绍。

新材料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保障,同样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做渔具起家的碳纤维生产企业光威集团,早在2002年就遇到了“生与死”考验。碳纤维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高性能合成纤维,被誉为材料界的“黑色黄金”。“由于技术含量高和在高端工业领域的战略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