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br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3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情况,并答记者问。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方面的情况大家很关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规划,今天我们请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先生,请他向大家作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先生,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孙光奇先生,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先生。

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一看大家来的人数这么多,我就感觉到大家对新能源汽车还是充满了兴趣。10月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的规划期是由2021年到2035年。10月20号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这个《规划》。下面,我把这个《规划》的有关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习强调,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总理要求,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路。

大家都知道,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这个《规划》的规划期是从2012年到2020年。2013年11月,国务院批复建立由工信部牵头、20个部门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这样的一个制度,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在这一阶段里,中央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先后推出了近60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500多项配套政策,行业企业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市场规模我们现在是全球领先,二是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配套环境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之一。但是不是我们的发展就没有问题了呢?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发展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这一阶段,仍然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产业进入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汽车与信息通信、能源等领域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既有新的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相关国家纷纷加强统筹谋划、开展系统布局,努力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从2019年2月份开始,经国务院批准,工信部会同中央财办、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12个部门组成编写组,正式启动了《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当时我们就明确,这个《规划》的规划期还是放的要长远一点,从2021年到2035年。《规划》的编制期间,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基层企业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征求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地方工信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有关的综合部门以及有关行业组织、重点高校、企业等各方面的意见,我们还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还专门组织召开全国政协智库研讨会来听取意见,汪洋主席等政协的有关领导还亲自参加了这个智库研讨会。可以说,《规划》的编制充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广泛凝聚了汽车行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共识。这个《规划》的出台,是继《2012年规划》后,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一步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这次发布的《规划》有哪些重点内容,和以往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谢谢。

我简单回答一下。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聚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两个方面,总共6章,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6项保障措施。经过近10年发展,这些目标任务绝大多数已经顺利实现了。当时从任务指标体系来讲,有14项任务指标,其中有12项已经完全实现了目标任务,还有2项,包括乘用车的油耗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离当初规划的目标任务还有一些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本身也并不是太大。

有一点需要解释,比如能量密度这个问题,随着技术演进的变化,大家对能量密度的追求可能和当初作规划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对能量密度要求又有一些调整。对此要正确看待。

另一项指标是关于乘用车油耗的问题。在《规划》期间,我们分阶段加延了单车油耗的限值,也完善了企业平均油耗等技术法规,使我国汽车节能管理的路线更加清晰。后续的重点任务就是细化落实好相关举措。大家知道,传统燃油车的节能技术发展也是有天花板的。大家都记得“大众门”事件,实际上现在这个领域里,油耗标准降得越低,技术难度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这次《规划》考虑到油耗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标准和要求,后续就是进一步去贯彻落实,细化落实好这些标准和要求,所以这次规划就没有再涉及传统燃油汽车的节能问题,而是把重点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来。这次《规划》总共分8章,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5”,即:5项重点任务、5个专栏任务、5项保障措施,其中5个专栏任务分别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车用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行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智慧城市新能源汽车示范行动、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平台。5项保障措施分别是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组织协同。这10个问题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在这里,我想重点介绍一下《规划》的5项主要任务。第一项任务是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的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我们除了要考虑整车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