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雪铁龙C6现在可以排队订到,但要明确告诉您,这是2021年的库存车。我们会从其他省份调车过来,您先交定金,车辆的机油机滤我们负责给您换,不用担心任何排放方面的问题。”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街头,东风标致和雪铁龙的汽车经销商已将促销展车从展厅移至户外,一位身着浅灰色工服的销售人员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详细介绍着东风雪铁龙C6的降价优惠细节。
最近一段时间,这款号称降价9万元的B级车吸引了全网关注,而由湖北省联合车企进行的大幅度“政企补贴”引发的全行业“降价潮”,也在持续蔓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加入价格战的车企已有40余家,促销力度空前。
如此罕见的“降价潮”究竟是哪些因素所致?它会引起怎样的蝴蝶效应?地方政府联合车企进行政企补贴,对刺激汽车消费者的拉动作用究竟会有多大?由此引发的全行业“降价潮”还会持续多久?对产业会产生哪些长期影响?
日前,带着上述疑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深入到此次降价潮的“风暴眼”——湖北武汉,实际探访了当地的汽车促销现状以及“东风系”车企的库存情况。经由多方采访、调查,上述问题的答案也逐一浮出水面。
走进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东标、东雪4S店,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电子屏幕上的那封“客户告知书”。
当中的内容显示:由于目前C6/C3-XR 销售火爆,资源供不应求,需要客户签订订单后加入排队,先到先得,不确保一定能满足资源。
展厅内,前来看车、询问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几位汽车主播同时围绕着展车进行直播,现场氛围异常火爆。
展厅之外,4S店的负责人已将全网瞩目的雪铁龙C6移动至户外,并从雪铁龙公司内部紧急召唤了工作人员进行销售支援。
“您现在能订到的C6是2021年6月份至12月份的车。坦白讲,这是库存车。但您不用担心任何排放方面的问题,从保险到上牌等等一系列过程,我们会提供一条龙解决方案。您只需要交24万元全款,办好后我们再退您9万。”一位从东风雪铁龙公司紧急调派至现场进行支援的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现在C6销售紧俏,需要交1万元定金进行排队,公司会从外省调车,具体能否订到,通常4天后就会给到订购者确切答复。
当记者问道如此大规模地清库,是否意味着C6这款车接下来要退出市场时,对方明确表示,后面C6还会继续售卖,不会退出。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此次价格战的一个重要导火索是“7月1日全国推行国六B标准,国六A车此后不予挂牌”,由此引发了车企疯狂清库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公开信息显示,“国六A”排放标准是从202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在标准实施之后,不能销售、注册、上牌低于“国六A”排放标准的汽车。按照计划,“国六B”排放标准将从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但截至目前,权威部门尚未对“推行国六B标准后,国六A车不予挂牌”的传闻进行证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此次降价潮的主因并不是因为“国六A国六B”切换,事实上大部分车企从国五切换国六时,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只是有部分车企为了应对国六B的RDE测试,需要提前消化一下库存,但这绝不是引起价格战的主因。
在记者走访宝马、奔驰、丰田等经销商门店时,店内的销售人员也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复和证实,表示目前正处在促销阶段的车型,都可以满足国家对燃油车的排放法规要求。
作为引发次轮价格战的“风暴眼”,湖北省推出的“史上最强”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吸引了诸多外省的消费者前往湖北省当地购车。
东风雪铁龙的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只要是拥有湖北省户口或者满足一定的社保缴纳期限,都可以在武汉购车并享受优惠政策。后续条件允许,几个月就可以将车辆过户到其他省市。
实际上,驱动着消费者不远千里坐着高铁购车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湖北政企补贴给出的超强优惠。不过,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际能给到消费者的优惠力度并不如舆论场上宣传的那般夸张。
以近期最吸人眼球的雪铁龙C6为例,这款车经由政企补贴后价格下探至12.68万左右,与其最初的21.68万元厂商指导价相比,降幅高达9万。
但据北京、重庆等多地的汽车经销商证实,这款车在“降价潮”来临之前,4S店的平均售价为17万元左右,这意味着雪铁龙C6线万元“骨折式”优惠。
另外,宝马、奔驰、沃尔沃等豪华车企的优惠幅度普遍在2-3万元左右。武汉宝泽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顾问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湖北省推出政企补贴之前,宝马3系的优惠为2万元,现在加上政府补贴优惠可以达到4万元。
针对网络上宝马降价10万元促销的传闻,上述销售顾问也向记者做出了解释。“现在店内的纯电动宝马i3补贴后可以优惠10万元,原本35.39万元的车,现在25万元就可以买到”。他表示,除了i3外,目前宝马旗下的其他车型,优惠幅度都比较有限。
公开数据显示,宝马i3的2月销量仅仅2976辆,较1sssssssssssss月份3624辆的销量环比下降17.88%。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宝马为代表的豪华车企,不会大幅度跟进此次“降价潮”。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年来BBA在产品创新上不足,特别是新能源领域销量已出现疲软,但这类豪华品牌对于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保住销量规模的做法会更谨慎一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BBA在燃油车领域降价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新能源车领域,它们已落后于国产汽车,且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降价是必然的出路。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场愈演愈烈的降价潮,其实有很多营销手段在推波助澜,对汽车消费的实质拉动效应并不明显。
“个人判断这是汽车行业内的一场大的营销活动,个别品牌虽然在降价,但是并没有太多新增折扣,反而是营销成分较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不少消费者到店实际了解后,发现并没有额外的折扣,可能会比较失望,甚至在反复观望、对比后,会出现持币待购的现象。
对于此次降价潮究竟能给车市带来多少的增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呈谨慎态度,他认为,在降价混战之中,会带来一定的消费观望。目前乘联会方面还没有测算出具体会带来多少销量增量。
“考虑买车的话,近期是最好的入手时机”。武汉恒信瑞沃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湖北省的政企补贴到本月就截止了,目前购车是相对划算的。
尽管多家湖北本地车企均给出了明确的促销截止时间,但愈演愈烈的降价混战究竟何时会进入尾声?令人捉摸不透。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