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2年3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的发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中国燃油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2021年传统燃油车市场现存85个品牌,其中34个品牌月销量千台以下,9个品牌消亡。
燃油车销量连年大幅下滑,车企库存爆表,利润所剩无几,现金流紧绷,资金回笼是当务之急。
就在价格战愈演愈烈之际,比亚迪在南极冰川主题的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汉EV冠军版和唐DM-i冠军版。取消低配入门款型、采用十大核心高阶配置皆标配的硬核方式,起售价20.98万,彻底粉碎了所有猜测汉唐新车将跌破20万元的谣言。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燃油车降价浪潮是如何形成的?未来,燃油车又将何去何从?切向电动化将对产业链产生哪些影响?
但彼时,从经济性和可行性来看,燃油车无疑更加适合于规模化量产,市场化推广。
进入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程度也在加速,依靠高排放、高能耗的石化能源发展模式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能源体系长久以来严重依赖石化能源,对各国经济发展、稳定安全造成巨大挑战。
世界各国共同达成双碳目标,全球能源结构和体系继续向清洁化、低碳化、安全化深度转型。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供给全面加速。
总体看,发电、工业、交通、建筑等占了碳排放的大头。其中,在中国的所有能耗当中,交通能耗占比20%以上,交通碳排放占了10.4%,而且交通能源当中化石能源的占比又超过90%。
在此背景下,电动汽车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契机。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出台众多产业政策以及补贴。
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新能源车从安全性、性能、成本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智能化和电气化将科技感大幅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在此过程中,新能源车完成了依靠政府扶持到市场化竞争,从导入期迈向成长期。
电动化自然而然成为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车开始进入爆发周期,快速抢占市场。
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从2017年的56万上涨至2022年的650万辆,增长幅度1060.1%,渗透率达27.6%。
传统燃油车(乘用车)销量从2017年的2365万辆下滑至2022年的1488万辆,下滑幅度约36.84%。
欧洲欧洲议会通过了《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欧盟将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车。
挪威、雅典、巴黎计划2025年,禁售柴油车;美国加州:计划2029年,禁售燃油公交车;印度:计划2030年,禁售汽油/柴油车;我国海南计划2030年,禁售汽油/柴油车。
市场+政策内外双轮驱动下,电动化已然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压缩。
在电动化的产品迭代下,燃油车产能过剩,随之而来的便是库存大幅上升,周转率大幅下降。大量的资本开支,负债压力,使得现金流紧绷。燃油车企处于风雨飘摇中,当务之急便是清理库存、回笼现金。
只要有一家企业率先降价促销,导火索一经点燃,瞬间便会席卷整个行业,形成全面爆发之势,并持续蔓延,进而愈演愈烈。燃油车企从自救过渡到价格上的血拼,而后竞争进一步加剧,利润进一步压缩,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倒闭、产能出清,少数企业存活下来。
虽然通过大幅降价促销,燃油车企可获得短暂的喘息,但终究难以抵御电动车浪潮的侵袭。
奥迪中国官方消息显示,奥迪现已发布面向未来生产计划。到2033年,奥迪在全球的自有生产基地都将投入电动车生产 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推出的新车型将全面切换为纯电动汽车,至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
不仅如此,奥迪还将在未来五年,向电动化和混动领域投资约180亿欧元,2025年奥迪将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车型。预计到2030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将增长到580万辆,其中,电动汽车市场将达到310万辆。
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从2025年起,其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2030年前,奔驰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将做好全面纯电动的准备。梅赛德斯-奔驰为了全面转型电动化,推出MB.EA、AMG.EA、VAN.EA三个纯电动架构平台,计划在2022年-2030年期间投入400亿欧元,用于电动车相关研发项目。
宝马集团将于2030年在欧盟停售燃油车,其预计到2023年在中国市场推出12款纯电动车型,覆盖目前几乎所有细分市场。到2025年,宝马集团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中,至少有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车。
捷豹、阿斯顿马丁、玛莎拉蒂等也已经明确未来将停售燃油车。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纷纷推出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ID.家族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而大众也表示到2030年将在欧洲市场停售旗下60%的燃油车,2035年前将在欧洲停售燃油车。
本田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节点是2040年,计划在几年内向包括电气化在内的研发项目投资总计约5万亿日元,约为463亿美元。
丰田也表示计划2030年率先于中国、欧洲、北美地区停售燃油车。日产也计划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同时通用和福特也已经明确未来将停售传统燃油车。
国内方面,长安汽车计划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北汽集团将在2025年前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比亚迪已经在2022年4月份全面停产燃油车,成为了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的车企。
上汽、一汽、广汽、东风等一系列知名汽车品牌,都计划在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的占有率提升到20%以上。
比亚迪力压一汽大众成为2022年度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冠王,累计销量1,804,624辆,增幅接近150%。
唐DM-p排队3-4个月,唐EV3个月左右,海豚等车2-3个月。目前宋PLUS不管在哪一个城市订车,都需要4-6个月的时间等待。
就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而言,头部企业产能不足、尾部企业产能过剩是无可争议的现实。
比亚迪一直在致力于破解产能难题,可是即便拥有九大生产基地仍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能源汽车订单需求。
反观燃油车,产能利用率仅为52.47%远低于汽车行业80%的合理产能利用率,继续下滑趋势已然成为定局。
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将过剩的燃油车生产线向电动化切换,整个汽车行业的产能优化,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是当务之急。
对于一些已然从市场销声觅迹或者苟延残喘的车企已经没有救助的价值,还有部分长期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燃油车企,问题混乱。沉疴已久。即便通过降价销售获得一丝喘息,但长期来。